說起磨牙,大家想到的會是牙與牙互相碰撞的動作嗎?有意識的磨牙是一個動作,沒有意識的磨牙則有機會是咀嚼系統的機能異常,長期可導致牙齒表面結構受損。不過,我們今次要討論的「磨牙」並不是指上述情況,而是指於矯齒箍牙治療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技術 -「鄰接面修磨(IPR)」。
經常有病人在咨詢矯齒治療時(不論是傳統箍牙或隱形箍牙)都會擔心是否需要脫牙,誤以為牙齒不整齊/擠擁/哨牙就一定要通過脫牙來配合矯齒。脫牙後因為空間較大,通常會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去把牙齒移正。其實,脫牙的做法比較適合需要預留給牙齒較多空間移動的個案,而對一些屬於輕度至中度調整的個案,有機會只需做鄰接面修磨(IPR)便可,免卻脫牙的需要。
「磨牙」雖然是要對牙齒作出修磨,但並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牙齒的琺瑯質一般有大約2.5mm的厚度,而每隻牙的鄰接面每邊最多也只可磨0.5mm。琺瑯質的外層沒有神經線,所以在磨牙的過程中不會帶來太多的不適或疼痛。牙醫會在不同的位置磨牙以得到牙齒移動需要的空間。基本上磨牙的幅度大概是一條牙線的粗度,現時未有證據顯示適量的磨牙會增加蛀牙或患上牙周病的風險。
當然,磨牙是一個很講求技術的治療步驟,需要相當高的技巧處理,例如要避免過度修磨牙齒,亦要在磨牙時注意維持牙齒自然的形狀。有些人可能會擔心磨牙後牙齒會出現「攝野食」的問題,其實在矯齒的過程中隨着牙齒移動也會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但是,只要跟從醫生指示正確地清潔牙齒、使用牙線或牙縫刷,「攝野食」的問題會隨著牙齒慢慢變得整齊而得到顯著的改善。
順帶一提,我留意到近期外國興起自己修磨牙齒,例如用指甲銼把自己的牙齒磨短,甚至嘗試改變牙齒的形狀。顯然易見,這些做法會對牙齒帶來很大的傷害。事實上,就算是牙醫要為病人製作牙貼片或牙套,牙醫將牙齒磨細前也需要事先仔細量度好磨牙的幅度,再小心處理每個程序,以免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牙齒結構受損後是無法自行修復的,所以我們要時刻愛護牙齒,避免做出傷害牙齒的行為,否則將會追悔莫及!
提提你 – 你有權按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牙科醫生,建議你參閱已上載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頁上的註冊牙醫名單作出最符合你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上内容旨在向你簡單介紹相關牙科程序的性質及影響,讓你在選擇牙醫及相關治療方法的時候能夠作出知情的決定。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你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你的健康著想,請向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